学校概况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科研> 文章

沟通有技巧 赋能新成长
东南大学附属幼儿园“沟通之道”系列研训活动

发布时间:2025/5/7 17:02:58 作者:钱梦缘 浏览量:3次

沟通有技巧 赋能新成长

                   ——东南大学附属幼儿园“沟通之道”系列研训活动


2025年5月7日东南大学附属幼儿园邀请俞婳老师围绕“沟通之道”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培训活动。

IMG_5890

趣味分组情景演绎

活动一开始,俞婳老师通过有趣的报数游戏将老师们分成了四组。每组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扮演家长、老师、门和幼儿。其中,门是固定场景,每个角色安排两人,一人展现真实世界的表述,一人呈现内心世界的反应。设置了三个场景

IMG_5895

场景一:早上8:30,幼儿第一天上幼儿园迟到孩子睡眼惺忪,家长匆忙带着孩子赶到幼儿园,一边道歉一边解释早上的小状况。老师面带微笑表示理解,可内心却担心孩子今天的状态能否跟上课程节奏。

IMG_5904

场景二:早上9:30,幼儿开学一个月第六次迟到这次老师明显有些无奈,在采访中提到孩子频繁迟到不仅影响自身活动体验,也会干扰班级秩序。家长则面露尴尬,心里也满是愧疚,却又因各种生活琐事实在难以做到准时。

场景三:老师前一天提醒家长准时送孩子入园,但等到10:20时,孩子才到达,即便老师提前提醒,孩子还是迟到了。此时,家长焦急又自责,老师虽依旧耐心,但内心的担忧和一丝无奈也愈发明显。

IMG_5909

通过情景演绎,教师发现家长觉得自己尽力配合算“ok”,但老师从班级管理和孩子成长角度,觉得情况“不ok”随后,大家就这些场景展开讨论交流,深刻意识到共同遵守规则对于家园共育的重要性。
                       聚焦情绪深度剖析

针对这些事件,俞婳老师引导老师们就自身产生的情绪展开了热烈讨论。在面对孩子频繁迟到等情况时,老师们不自觉会产生诸如无奈、焦急等情绪,也会在潜意识里对家长和孩子做出一些评价。但大家明白,这些情绪和评价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家园沟通的和谐。

IMG_5891

                           探寻方法化解不良情绪

经过积极讨论和交流,俞婳老师进行总结和指导,该如何化解家长与老师之间的不良情绪呢?

首先需要正确表达传递担忧大家意识到,老师应坦诚地描述孩子的行为,比如“孩子最近经常迟到,这可能会让他错过一些有趣的日常活动”,真诚表示自己对孩子未来学习和习惯养成的担忧。此外,教师们通过演绎家长与老师交流的场景模拟对话,更直观地感受正确表达的重要性。

IMG_5914

其次需要明晰影响感同身受老师们进一步探讨孩子迟到等行为对自己工作开展、对孩子学习状态和班级氛围的影响,也站在家长角度感受他们的难处这种换位思考,让大家对情绪产生的根源和影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全新场景实战演练

接下来在俞婳老师的引导下,活动设置了新场景:个别家长要求老师每天单独向其反馈幼儿在园情况。老师们通过精彩的场景模拟,完整呈现了教师描述行为的过程,阐述了这种要求对自己工作精力的占用、对孩子可能造成的心理影响等。同时,也在表演中探索该如何妥善处理这种情况,平衡好家长需求和自身工作安排。

IMG_5913

                         总结要点掌握沟通秘籍

经过一系列的讨论、演绎和交流,俞婳老师引导老师们总结出教师与家长交流的正确方法。沟通的核心要点在于:只描述事实行为,不做情感评价。比如,告诉家长“今天孩子在课堂上积极回答了两次问题,但在小组活动时不太愿意和同伴合作”,而不是说“孩子今天表现不好,不配合”。这样客观的表达,能让家长更清晰了解孩子情况,也更有利于家园携手,共同助力孩子成长。

通过这次培训活动,老师们在沟通之道上收获满满,相信未来能更好地与家长携手,为孩子们打造更优质的成长环境。

上一篇正念学习 赋能身心

下一篇解锁“小小创享家”园本课程,培育“创享”特质儿童

版权信息: 东南大学附属幼儿园 地址:江苏南京东南大学路 电话:025-84937977 邮编:211102 管理登录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 32011502010427号

网站建设:南京裕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